全球瞩目!山海氢创始人发表Science成果,央媒、官媒齐发声:突破绿氢制备关键技术!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山海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波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2025年2月14号刊)发表的PEM电解水制氢嵌入式载体型催化剂成果,引发全球关注!这项突破性成果将依托山海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技术落地,推进中国绿氢产业的发展,标志着全球顶尖的绿氢技术将从实验室迈向万亿市场。
央视、中国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央媒、官媒重磅报道,盛赞这一成果“突破绿氢制备关键技术”!
主流媒体如何评价?
央视
“绿氢制备中新型催化剂的研制,带来制备成本和能耗的"双降",将有望打破制约绿氢发展的瓶颈,实现规模化应用。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产业化试验阶段。”
中国日报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达到约亿吨以上,其中大部分来源于绿色氢气。复旦大学的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标志着PEMWE技术在催化剂设计方面的重大突破,将直接促进绿色氢气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解放日报
“这是一个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小吃麻球的重大突破。...催化剂,成本降低了85%,能效提高了65%,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并超越美国能源部设定的2026年PEM电解水催化剂所有指标。”
新民晚报
“研究团队进一步对该催化剂进行了长达6000小时的PEMWE工况测试,根据实验结果估算,由此制备出来的PEMWE设备寿命高达15年以上,各项指标全面超出相关国际指标...将加速推广PEM电解水制绿氢的工业应用。”
青年报
“研究团队还计划依托复旦大学孵化的山海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广成熟技术的落地产品化,推动我国绿氢技术的发展,服务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
上海电视台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另辟蹊径设计出了一种低成本又高效的新型催化剂,解决了绿色制氢行业痛点。...目前,这一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宝山的这个中试车间里,正在生产的电解水膜电极可服务于光伏、风电、钢铁、煤炭、石化等行业,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均已有意向签约订单。”
此外,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新闻晨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对该Science重磅成果予以热烈报道。
山海氢:让世界看见中国技术的“氢”实力
作为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山海氢正以“三步走”战略推动技术落地——
工业级量产:催化剂和浆料实现量产放大,工艺优化持续推进,性能达国际一流;
商业化推进:首条自主设计的全自动膜电极产线已全面投产,剑指GW级电解槽配套;
全球合作:与多家龙头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协议,技术出海蓄势待发!
引领绿氢科技,赋能零碳未来
绿氢不仅是能源,更是人类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终极答案”。山海氢以创新技术赋能——
每吨绿氢减碳23吨,钢铁、化工、交通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
响应国家战略,助力中国氢能产业链自主可控;
贡献全球治理,让世界用上“中国造”绿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