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守将常何,潜伏多年为李世民立下大功,事后为何没有封赏?

📅 2025-08-19 03:12:28 ✍️ admin 👁️ 2539 ❤️ 785
玄武门守将常何,潜伏多年为李世民立下大功,事后为何没有封赏?

直到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时,李世民才开始陆续给常何升官,并赐予武水县开国伯爵位。

对于一位积极参与了玄武门事变的功臣,李世民为何如此态度?

常何早先投唐时,其实地位不低,根据史书记载,他是瓦岗寨出身,跟着李密投唐,早在瓦岗寨厮混时,就被李密封为雷泽公,投唐后,爵位保留,依旧是雷泽公,还受封清义府骠骑将军、上柱国。

常何的雷泽公爵位是郡公还是县公现在很难考证,但即使是县公,好歹也是公爵,这个爵位在当时超过了很多后来的初唐名臣。

不过,常何投唐后是越混越差,到成为玄武门守将前,他连爵位都混没了。

为什么?因为常何当过二五仔。

常何有一次随唐军讨伐王世充时失手被擒,他没有为唐朝死节,而是投降了王世充。

他不是真心投降王世充,主要是为了保命,后来策反了一部分王世充内营的将士,然后再次投唐。

他归唐后,李渊看似很高兴,“嘉其变通,尚其英烈,临轩引见,特申优奖,授车骑将军。”但常何原本拥有的雷泽公爵位却没了,如此,很难说李渊对他是嘉奖还是惩罚?

没有了爵位,就相当于退出了贵族行列,常何心中会怎么想?肯定不会很爽,这或许是他后来投靠李世民,并冒险参与玄武门事变的原因之一。

常何一定是想要爵位的,否则干嘛潜伏多年,积极参与皇位之争这种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中去?

可玄武门事变后,他又蹉跎了6、7年,才被李世民想起来,才被补上了武水县开国伯的爵位。

李世民刻意在玄武门事变之后的数年间忽视常何,或许是因为李世民要遮掩部分玄武门事变的真相。

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走向皇位的关键一战,但也是李世民不愿意提及的人生一大污点,杀兄弟,逼父亲,在古代是不孝不义之举,无论李世民后来有多大的功绩,这一污点都很难洗清。

既然洗不清,李世民就让史书记载得隐晦一些,让后人评价自己时能忽略玄武门事变,同时,对于部分涉嫌事变前后参与了阴谋事件的帮手,李世民也只能刻意疏远,以防止世人提起。

常何在玄武门事变当天只不过是适时帮助李世民打开和关上玄武门城门,但这一行为却筹划了好几年。

在后来出土的《常何墓碑》上有这么一段记载:

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 , 黄金卅挺 , 令于常何与北门领健儿长上。 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

这是说李世民当初安排常何为玄武门守将时,还专门给他钱财,让他收买驻守玄武门的将士。

玄武门属于皇宫诸城门之一,李渊再怎么信任儿子,驻守皇宫的将士也不会任用明面上亲近任何一个儿子的将士,所以,理论上,镇守皇宫各门的将士们都是李渊的亲信。

而李世民提前几年,就安排常何潜伏到了玄武门,还安排他花钱收买李渊的亲信将士,这证明李世民早有夺位之心,早有不孝的行为。

这和后来李世民一直宣扬是因为李建成、李元吉的逼迫才夺位的行为是相反的,早就有夺位之心和被逼迫夺位,给天下人的感官是绝对不一样的。

李世民上位后,就一直在刻意让天下人忘掉或不提起自己早有夺位之心的行为,在这种氛围下,他就不可能去重视常何,以免大家因为常何在玄武门事变前的一些行为想起某些事。

李世民刻意忽视常何,但又没有忘记常何,毕竟是有功之臣,常何在玄武门事变后蹉跎了好几年,应该是李世民私下提点过他,不是忘记了他,而是时候未到。

从贞观六年起,常何不但又有了一个爵位,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在多个地方担任过有兵权的刺史,还以“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的身份参与过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之战。

到唐高宗永徽年间,常何还做到了“迁使持节、都督黔思费等十六州诸军事、黔州(今重庆彭水)刺史”这样的高位。

从常何后来的经历来看,他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用,只不过因为李世民要让世人忘掉玄武门事变前后他做过的一些事情,重用迟到了几年而已。

并且,在迟到的这几年中,李世民应该重点观察过常何,看他是否有不满的言行。

而常何老老实实,即使没有被提拔,也没有去宣扬自己为李世民立下的功劳,由此通过了李世民的考察,这才有了数年之后的升官加爵。

实际上,常何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李世民这样大度的皇帝,他或许被灭口才是正常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